党建思政

智造青年讲述家乡红色故事第011期 ——白鹭飞出的红色电波

作者: 时间:2021-06-09 点击数:

 

  1. 本期党史故事讲述人

    钟敏,20本机械一班学生,来自江西省赣州市赣县。赣县作为赣南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中央苏区的核心县、赣南工农暴动的首义之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毛泽东、朱德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留下了生活和战斗的足迹,这里也是开国上将赖传珠的故乡,在这里发生了大埠暴动,建立了赣县乃至赣南第一个红色政权——赣县南区革命委员会,建立了赣南最早的红色革命据点。在白鹭,飞出红色电波。

      红一方面军无线电通讯队,是1931年1月利用缴获国民党军第十八师的电台,在宁都县小布建立起来的。第二次反“围剿”战争期间,红军又缴获了国民党军6部电台,其中包括一部100瓦大功率电台。在前方的红军总部与在后方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及红一军团、红三军团、鄂豫皖、湘鄂西苏区之间,很快建立了无线电通讯联络。但与上海党中央秘密电台的联系,却一直未能沟通。
    1931年8月,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取得兴国莲塘、良村和宁都黄陂战斗胜利之后,红一方面军总部和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及红军主力部队,由毛泽东、朱德等率领,于当月下旬秘密从兴国县北部转移到赣县田村、白鹭和兴国茶园、均村地区,隐蔽休整。红军总部驻在白鹭一带。毛泽东、朱德等总部领导,要求跟随总部的100瓦大功率电台利用这一时机,尽快与上海党中央秘密电台建立联系。为确保这一艰巨任务能顺利完成,9月上旬毛泽东、朱德等率总部离开白鹭前往兴国前线时,决定由无线电通讯队长王铮、总部电台政委曾三、报务员刘寅等携带总部大功率电台,留在白鹭后方,以减少频繁的行动和避免敌机察觉。

当年无线电架设于宏宇堂前

留在白鹭的总部大功率电台,设在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沟中,地形非常隐蔽。为使电波传递效果更好一些,电台人员每天晚上都将发射天线架设在山顶上,天一亮又将天线撤下来,以免被敌人发现。夜深了,山村里寂静得没有一点声息。报务员刘寅戴上耳机,坐在机器前,不顾蚊叮虫咬、汗流浃背,轻轻地扭动着旋钮,在收听的波段范围内,聚精会神地收听着电波信号。可是,耳机里整夜传出的只是嗡嗡的振荡电流声,期望的电波信号一点动静也没有。党中央的秘密电台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刘寅不停地用毛巾擦去脸上的汗水,耐心地守听着。他是江西安义县人,原为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部电台学员,1930年12月30日在龙冈战斗中被红军俘虏后即与王铮等一起参加红军,参与了红军无线电通讯队的创办,成为红军无线电技术骨干。

9月中旬的一天深夜,耳机里终于出现了微弱而又清晰的呼叫声。刘寅急忙拿起笔,将电波信号一点一画地抄写下来。记录的信号与党中央秘密电台规定的呼号一样,丝毫没错!刘寅心中的喜悦,像电流一样顿时通过全身。他高兴得心“砰砰”地跳了起来。等对方呼叫完毕,他一边让通讯员去叫醒正在睡觉的王铮队长和曾三政委,一边开机回答。不料,他回答了一次又一次,对方电台就是不予理睬。

 

图为白鹭会议旧址——白鹭福神庙

 

刚从床上起来的曾三快步来到电台值班桌旁,将另一副耳机戴上,听着听着,禁不住脸上露出了微笑。他附在刘寅身旁说道:“让我来试试。”只见他将电键稍稍调整了一下,便“嘀嘀嘀嘀”按动电键欢快地拍了三遍,随后转动着收讯机刻盘。大家屏住呼吸等待着,大约过去了一分钟,收讯机里突然响起了中央台的声音。从音调声中,大家听出对方台一样地在兴奋,在激动。

红军盼望已久的目标终于实现了!红色通讯战士们互相拥抱着,欢呼着。刘寅兴奋地问曾三:“政委,为什么我给对方发报,对方不理我;你上去一发报,对方就立即回答了?”曾三解释说:“我在党中央秘密电台工作过,那里的报务员熟悉我的发报手法。你是第一次与党中央电台通报,他们对你的发报手法陌生,当然不会贸然回答你了。”

有人问曾三:“中央台的报务员是谁?”为了保密,曾三一笑,没有回答。原来,中央台的报务员就是他的爱人,难怪对方的回答是那样地兴奋和激动。

天一亮,曾三政委写了一份与党中央地下电台沟通联络的报告,连同收到中央台发来的电报一起,派人火速送给前线的毛泽东、朱德等总部领导。9月下旬,王铮、曾三、刘寅等携带电台离开白鹭前往瑞金,与中共苏区中央局和红军总部会合。从此,这部大功率电台就成为中共苏区中央局的专用电台。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宏福大道2888号 邮编:330100 电话:0791-83652596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