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 > 来稿选登 > 正文

红色走读“云游”作品展 《好样的,中华青年》

【作者: | 发布日期:2022-10-04 | 来源: | 浏览次数:

好样的,中华青年

秋风起,草叶黄,林间鸟儿不知寒,声声啼鸣惊路人,殊不知行军之人,心中只有革命的胜利,护小家爱大家,早已忘却了秋的悲凉。20来岁的卢德铭带领军队在湘赣边进行秋收起义,夺取着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燃烧着青春的热血。

向阳而生的青年们总是会以应有的姿态迎接着属于他们的时代。回溯一个世纪,五四的风雷激荡了中国,震惊了世界,年轻的学生们,一个个离开不再安静的课堂,在社会的巨变中,他们汇聚起弱小的声音,掀起改天换日的风浪。家境殷实、饱读书籍的卢德铭选择说服父亲投笔从戎,表明自己襟抱未展,无谓得心钢拳铁的内心想法。用手中的枪炮武装部队,粉碎敌人的野心,瓦解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20来岁的他果敢、坚毅、心之所向皆所指。数次化装潜入陈炯明军侦察情报,为主力部队做出正确的战斗指挥提供了有利的保障,首战即立功。北伐时期在叶挺独立团担任北伐军先锋,在平江、汀泗桥、贺胜桥等战斗中,运筹帷幄,深谙上兵伐谋之略,多次夺取胜利。年少立功的他,并没有让眼前的小小成功蒙住双眼,内心始终保持着初心。在党内意见出现分化时,他坚信毛泽东转战长沙,往山岭中进行武装割据的作战计划和主张,摆脱敌人的追击,护送大部队转移,直到在萍乡的牺牲,依然是为了守卫革命的力量。有人说李大钊及上海进步人士的牺牲是让人愤怒,三河坝战役蔡晴川的牺牲是壮烈,卢德铭的牺牲就是痛惜,并非如此,他将每一朵迸射的火星,都化成希望,每一滴飞溅的火花都展现为青春的绚烂。

战场如猛虎,可少年终究还是少年,谁不忆家乡,少年英雄也有思乡泪。“现因时局转变,为了不连累家庭,今后我暂时不寄家书,你们也不要来信……”卢德铭给家里写了这封信,而这也成为了他的绝笔信。“我不是不怀念家庭,其实我也想念父母及兄嫂侄。在梦中我曾发呓语,呼喊权一、少南。醒来时同志们笑我说,参谋长还在思乡呢!”也曾幻想着与未婚妻瑞琴相见的情景,再见之时可能会惊喜的发现瑞琴乌亮的头发长了,姿态更显成熟了,依然抱着他的两张照片……

书墨太单薄,承不了情义一腔,少年心头山河广袤,才将投笔从戎,血洒沙场。明月渺渺,雨落潇潇,最难舍弃故乡谣,可初心难忘,家国所需,甘将故乡变他乡,他乡化故乡。

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有人说,今天的青年一代是垮掉的一代,可悲的是发出这些言论的人不曾看到青年一代挺立潮头,生气勃勃,无所畏惧,他们已然点亮炬火,照亮属于他们的时代。后浪紧随前浪,丝毫不减前浪的力量。复兴号时速600公里,5G传输信息秒回,用量子视角看亘古宇宙,是今天的青年们在求快、求变、求新;乡村的孩子们不出大山就能够受到最有活力的教育环境影响,是一批批青年大学生把心向山,到落后山区进行支教,在教育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乡野田头,依然可以看到他们稚嫩却稳重的身影,青年们把他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助农、扶贫的道路上。青年大学生成了村里的驻村干部,让村民们放心、安心……青年人在诠释着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命。不论是100年前的卢德铭还是今天的青年一代都不由得让人感叹,好样的,中华青年。(作者:陈美玲)

编辑:严远磊
审核: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