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 > 媒体应科 > 正文

试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作者:黄玉林 | 发布日期:2006-05-24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浏览次数:

我国民办教育历史悠久,“圣人”孔夫子开创了创办私学的先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办教育在我国得以恢复,并在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截止1999年,全国民办高校已有近1300所,全日制在校生近300万人,相当于公办普通高校的二分之一。这种磅礴的气势,形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为成千上万渴望求学、有志成才的落榜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纵观近20年来民办高校的起步和发展,至少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生于忧患”的良好机制是民办高校迅猛发展的内在动力

民办高校多由公民个人出资办学,由于压力大,逼迫办学者必须把各项工作完成到最佳状态;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学生素质虽然参差不齐,但绝大数是渴望求学成才的有志青年,在复读也未必能在来年考上公办高校的情况下,明智地选择民办高校继续自己的学业,将会使他们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这样办学者和求学者的积极性都将得到有效发挥。正是这种教学双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良好机制使民办大学的路越走越宽,形成了民办学校迅猛发展的势头。江西东南进修学院的超水平发展,江西财经理工专修学院崛起后,近年来教学质量、学生的技能水平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不能不说是这种机制的有效体现。

二、简洁、灵活、高效的办学机制使民办高校充满生机和活力

民办高校积极适应社会时代变革和教育社会化的要求,在专业设置上不走计划经济体制下公办大学的老路,瞄准新兴学科,唯市场需求是瞻,把毕业生的质量及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视为学校的生命力,在突出专科特色上煞费苦心,进行各种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实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这种面向市场的办学,对于发展高等教育有积极的作用。

江西财经专修学院1998年5月改组董事会后,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的原则开展工作,短短二年就建起了省内综合配套条件最好的民办高校基地,并于同年十月接管江西理工专修学院,首开江西民办大学联合办学之先河,同时筹资,决定于2000年9月前完成6000万元的投资,将一所园林式的现代化民办高校带入廿一世纪。

三、优胜劣汰,民办高校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应该指出,民办高校在发展初期良莠不齐是难以避免的,随着量的激增,出现一些问题也确实使人担忧,个别学校的不良行为还使不少家长和学生大呼上当,然而,这与民办高校没要国家一分钱,却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中也不乏硕士、博士所作的贡献这一主流相比,是次要的、第二位的。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社会认识水平的提高,民办高校那种扯出旗子、摆上摊子就能招生,学生闭上眼睛就敢交费报名的时代已经过去。学校的硬件、环境、办学者及管理者的素养水平、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安置情况,成为社会关注和求学者反复考察的内容。为数不少的民办高校由于经济实力、管理水平的差距,逐渐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被淘汰,部分学校也仅仅是在勉强维持,而少数一批颇具眼光和实力的学校则脱颖而出,迅速拉开了差距,开始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这样,民办高校的发展就逐步进入了一个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跨越性提高的新时代。

四、顺应时代,在教学管理、育人方向上进行了成功探索

传统的高等教育,从普通意义上来说,还未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而且教材旧,知识结构和不合理,教学方式、手段落后古板。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不少院校也已迈出了素质教育的步子,但由于体制的原因,机制上缺乏活力、动力,难以激活广大教职员工内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总体上仍处于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而民办院校则不然,它们一开始就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向市场,积极探索,创造了许许多多科学的育人和管理模式。比如,西安翻译培训学院的“外语+专业+技能”的复合教育模式,北京华诚学院的“高科技、严管理、教实才、育真才”的育人模式,突破了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的单一价值取向,均取得了成功。我院实行“健全人格+复合专业+现代技能”的培养模式也被认为是在教育改革和市场经济时代条件下,在育人理念认识上的质的飞越和进步,不仅通过强化学生外语、计算机知识,培养学生达到双专业水平,还特别注重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进取精神等健康人格的培养,受到社会各界肯定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同时我院实行的“全开放式现代化教学,半封闭式军事化管理”的管理模式,将教学思想、内容、形式的开放和对学生行为规范的严格管理统一起来,强调无情管理、有情教育,形成要求严、执纪严、治学严的“三严”和充分发挥想象力、挖掘创造力、展示青春活力的“三力”育人风格,创建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新体系、塑造“追求卓越、自律自强”的一大批新型大学生,为丰富发展我国民办教育理论又添一重彩。

五、互为补充的高等教育“三足鼎立”格局日臻完善

国内许多教育专家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归纳并提出了高校发展“三足鼎立”的格局:一是国家举办的由国家出资、代表一个国家学术水平的高校,如北大、清华等;二是靠行业、企业根据自己的行业、企业需求来举办的,这一点目前是急剧萎缩;三是社会力量办学,即民办高校。

我国是高等教育大国,但不是高等教育强国,与国际社会有很大差距。据1996年统计,国际社会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20--24岁)世界平均16%,美国72%,加拿大71%,我国适龄青年九千万,普通高校在校生300万人,只占5%。全国每年约有360万考生的现实状况,使实行大扩招后也仍有数以百万计的高等教育适龄青年难圆“大学梦”。这样,民办高校自然就成为对高等教育需要越来越强烈的有效补充。民办高校的初级阶段,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我国经济形式所必需,由我国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决定,对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社会发展及时代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民办高校的发展,要逐步实现自身的积累,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还需要国家在政策上予以配套。国务院1997年颁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及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充分说明国家已把民办高校列入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将与公办高校一起,为培养国家需要的建设人才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诚然,民办高等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仍有许许多多的苦涩和困难,也有在政策上和管理上不配套等诸方面的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有民办高校广大敬业者的努力,有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一定能健康发展,更上一层楼。

希望与挑战同在,机遇与困难并存,风物长宜放眼量,民办大学你走好!

编 辑:新闻中心04

审核:admin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