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学院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浩渺繁书,烟波品茗 | 2020首届图书馆读书有奖征文大赛圆满结束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1-08
分享|


通过本次征文活动,旨在促进文学社团的交流,提高文学社团的凝聚力,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增加色彩,也是为了让我们校园的原创文学创作品有一个展示的舞台,由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和读书协会举办的2020首届图书馆读书有奖征文大赛在经过一个月的积极投稿及两周的紧张评分之后,在12月24日阶梯三教室举行颁奖典礼。


历经一个多月的读书协会第一届“图书馆”征文比赛在今天即将落幕,经过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各位指导老师、和读书协会评分小组的评分下,下面公布最终获奖同学:

一等奖

国际商务学院 商务英语2班 朱燕萍

二等奖

教育与体育学院 学前教育1班 屈程烨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2班 张家佳
人工智能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1班 彭震

三等奖

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5班 朱文章
教育与体育学院 学前教育5班 王君涵
国际商务学院 商务英语4班 冉孟颖
财经学院 财务管理1班 梅仕骏
教育与体育学院 小学教育2班 陈林青
音乐学院 音乐学1班 蒋振邦


恭喜以上获奖同学





获奖文章欣赏






“煨书"拌岁月——朱燕萍


  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年少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于我而言,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时期的读书阶段,让我明白读书就像学做煨汤,不同时期对应着不同的心理状态,简而言之曰:"小学读书,如远而奇之;初中读书,如近而辅之;高中读书,如入而操之。"


  醉心看书 远而奇之


  犹记小学三年级,因为考试的成绩名列前茅,老师奖励我名著《三国演义》。那时第一次接触名著的我对这本书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放学有它,吃饭有它,上厕所有它,对它爱不释手的我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对古代的人,物,事都充满了好奇,但由于年龄和阅历限制,我发现自己只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式看书,无法走进书中,一个星期看完这本书后,我只知道历史上有神人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人,发生过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事,但我不理解他们有什么鲜明性格,这些事发生的意义,作者写这本书的意义,以及这本书为什么能被称为名著。我就像个局外人,远远看着那个时代他们的事,却无法感同身受。就像刚开始学做煨汤时,不敢上前操作,也无法思考出煨汤的原理,只是静静地享受汤表面呈现出的色,香,味。


  痴心读书  近而辅之


  上初中后,书的世界越来越大了,我开始不满足于家中仅有的几本书了,每次周五放学总要先去学校图书馆泡几个小时,最后再借几本书才肯回家,那时的我最爱借完书回家的路上夕阳斜斜地照射在我身上,似乎有一股暖流在胸中涌动;那时的我最爱周末在人满为患的小书店的某一角落蜷缩着读书,虽然很拥挤,但氛围有了,便不在乎环境了;那时的我最爱秋天下雨时,右手捧热饮,左手把书读的雅境。从最开始的《草房子》,《青铜葵花》到《骆驼祥子》,《唐诗三百首》《鲁冰孙漂流记》,《呐喊》到《红楼梦》等,每一本我都会写读后感,来总结我读这本书的心路历程以及收获,写时感觉自己就是里面的主人公,我与他们同欢喜,共命运,我会为祥子的悲惨一生而感伤,也会青铜与葵花相濡以沫的情感而感动,也为林黛玉的悲惨爱情而惋惜……同时我也学会摘抄好句好段用于写作的素材,于是我懂了"苦人是容易死的,苦人死了是容易被忘掉的。"的人生百态,理解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人情世故,也明白了"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的人生哲理……这时的我如痴如醉地享用着书中的"黄金屋",欣赏着书中的"颜如玉",能融入书中,也能走出书中,利用书中的知识来充实我的生活,就像懂得一些煨汤手法后,开始能辅助妈妈煨汤,享受着汤的鲜美的同时,也为自己能插上一手而偷偷窃喜。


  理性选书   入而操之


  步入高中后,随之而来的是学业的繁重,学习的重压,刚开始在高一时因为对书仍有着深深执念的我没有认清这一状况,继续按着自己的以往的读书习惯长时间沉浸在书中,甚至连作业都敷衍了事,导致学习上两极分化,语文班上名列前茅,而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极不扎实,以至于后来高一下学期根本听不懂老师的讲解,为此父母也不少批评我,也强制性的减少我看课外书的时间,在经历一次次的打击后,我发现读书没有我没上高中前的快乐了,那种快乐是浪花拍打海岸,清风穿过林间,云霞席卷碧天,阳光透过绿叶的轻快感,惬意且自然。于是我开始思考读书的于我的意义,以及我所要面临的现实,我明确了自己的取舍原则:理性,就像毛姆的《读书是一种享受》中所说的那样:"理性的享受和愉悦,是最完美,最持久的"。我热爱读书,我想用一生的时间来读书,但在高中这个特殊时期,我应该把读书置于学习之后,来换取我以后更加完美的读书体验。于是之后的时间里我会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后再制定读书计划,并且选择的书大部分和语文的提升和思维的锻炼有关,这样在不耽误学习的同时我还能获取曾经的读书体验。懂得取舍的我既提高了成绩,又将灵活式的读书汲取的养分洒在了语文作文上,这种快感就像能熟练掌握煨汤技巧后,可以独立自主完成整个煨汤过程中的所拥有的自信和从容。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折了翅膀。"从作用上分析,读书能增智,能修德,能怡情。而从读书阶段上分析,读书如学煨汤,从远而奇之到近而辅之,最后再入而操之,无论哪一步都应必不可少。曹文轩在《阅读是一种宗教》中说道:"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最经的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深以为然,所以我将在我以后的岁月里一直保持这种姿态,来"煨书"拌岁月。







花时一壶酒——屈程烨


眼睛追逐文字追得累了,便合起书放在膝头,仰起脸,侧耳倾听涛声雨声风声。——村上春树

我和书,大概是从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感知起,就已经与它熟悉了。

幼时因为小姨就是语文老师,识字早,也就早早爱上了书。那时捏着指头,在陈旧的,泛黄的书面上一字一句地摩挲的记忆,历久弥新。常常因为阅读而忘记了白天黑夜,因为母亲习惯早睡,便经常半夜开着小台灯缩在被子里看书,闭眼映入脑海的就是字里行间历历在目的鲜活的人物或是美不胜收的景色。识字量也早早奠基了我的阅读量,让我比一般同龄的孩子,得到更加大的阅读量,语感提高的更为迅速,以至于初中的我早已不喜欢论述文的客观与死板,更偏爱散文与文言的浪漫情怀。


与诗的爱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房间内的书架,比名著更多的,是古今中外的诗集,从《诗经》《孔雀东南飞》到《圣经》《飞鸟集》。诗比小说少很多很多的字组成,却又可以让你反复品读,思考更多层面的属于人生的道理。

相比国外诗集的字字哲学,我更爱古诗的那抹浓浓的中国味儿。那是古代文人墨客对生活的凝练,是一幅被翻折的山水画,随着阅读被轻轻开启,揉进山河星辰,揉进风花雪月。身处喧嚣读陶诗,斟酒二三,或是半盏清茶,听冷雨,悠然便可见心中之南山。或许会觉得绵雨是惆怅,新草是生机,但这一切都是观者有情。亦可说细雨是缠绵,碧草是年复年的光景。心中不平时读辛诗,醉里挑灯三千盏,身前是沙场连绵,身后是灯火万家。

携三五好友,赴一条林间清溪,乘一叶之扁舟,感受清风明月撞满怀的惬意,亦或是赶上一场雨,望远山披纱,耳边雨水欢唱着一幅娟丽的山水画。

诗的神奇之处就是将万物融进几个字里,风花雪月本是浩大,撞上了诗词,便是不知细叶谁裁出的温婉;便是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惊艳;便是风雪夜归人的静谧;便是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无常。短短几行字,将这本浩渺宽广的世界,在人的脑海里投影出来。人还坐在这儿,心却随着诗走了。

因为诗所以爱上写词。无奈才疏学浅,只能依样画葫芦,绞尽脑汁拼凑着那些押韵的词句,往往达不到理想的画面,试着推敲,也无法与古代文人墨客的点睛之笔相比较,所以还是那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趁着年轻,多看看几本好书。

看书,随着自己的内心而悟出不同的东西,心静下来了,读出来的是一个世界,内心聒噪,读出来的又是另一个世界,读书也是读自己,它的道理往往在人群中,在景色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书读得多了,对自己的人生也就了解的透彻了,每个作者都将自己所理解的世界呈现出来,我们品读,吸收,转变为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让我们理解,我们的世界。

愿你我都拥有追逐文字的闲情逸致,在急湍的生活流水中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安逸。






少年与诗——蒋振邦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从夏商周的《诗经》,魏晋南北朝的《乐府》,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民国时走上舞台的现代诗……诗歌陪伴着一代代中国人。我们在诗的海洋中遨游,在诗的清风中熏陶,也在诗的故乡里上演着与诗的故事。


记得第一次与诗歌接触,还是在幼儿园时。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朗读唐诗,这也是我与诗歌的初次邂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我们一个比一个朗诵的卖力,也一个比一个背诵的积极。老师还让小朋友们配上动作表情,伸长着脖子,摆动着小手,摇晃着屁股,踩着小碎步,模仿着鹅的动作,大家玩的不亦乐乎。原来诗歌可以让人如此快乐。放学后母亲来接我,我迫不及待的向母亲炫耀今天的收获,学着课堂上的样子朗诵给母亲听,母亲直夸我棒。后来,在长辈面前背诗,便成了我在家里和客人面前长盛不衰的保留节目。


上小学了,也认识一些字了,又一次在课堂上读到了这首《咏鹅》,才真正学会了这首诗。知道了每个字的拼音声调,也知道了每个字的笔顺笔画,更知道了这是一首唐诗,是一个唐朝叫骆宾王的男孩写的,他写这首诗时年龄和我相仿,只不过与我相隔千年。老师还给我们描绘了当时的情景:一条河,一群鹅,一个小孩撅着屁股看鹅,一群鹅弯着脖子唱歌。老师讲得有声有色绘声绘色,我们听得如此如醉如临其境。每次老师提问,我都会踊跃举手,举的老高老高,高过头顶,生怕老师看不见,因为我也想做那个骆宾王,成为诗歌里的故事。


再后来上初中了,又一次读到这首让我难忘的《咏鹅》,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再次对这首诗刮目相看。“鹅鹅鹅”这是反复的修辞技巧,既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层次分明,又能增强节奏感和感染力,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曲项向天歌”是动作细节描写加拟人修辞。曲项,弯着脖子,且呈S形弯曲,这是女人的完美曲线。向天歌,将鹅人格化,赋予鹅以人的情态和动作,生动形象又有趣味,还能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白、绿、红、青,颜色丰富,画面感强。毛、水、掌、波,鹅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心中。浮、拨,观察仔细一字传神,这两句对仗工整,浑然天成,丝毫无雕琢之痕,难怪能成千古名句。


最近一次读到《咏鹅》,却是因为读到了另一篇让武则天都拍案叫绝的千古奇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不禁又想起了骆宾王的那篇七岁成名作。穿过千年历史风云,仿佛让我真切地领略到了这位唐初四杰之一的诗人的传奇风采,正应了杜工部的那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诗不同于宋诗,唐诗长于描写长于抒情长于咏物长于叙事,是感性的宣泄,酣畅淋漓。而宋诗长于说理长于抒怀长于双关长于咏志,是理性的观察,克制有度。但我却更喜欢唐诗,因为它率性、天真,不矫揉造作,更直击人心,正如骆宾王的传奇人生一样。


夫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读诗可以让人领略语言的魅力,读诗可以让人享受文化的熏陶,读诗还可以让人感知岁月的迷人,读诗更可以让人经历思想的成长。


而我与诗歌的故事还将继续。







书香余生——张家佳


“我不知道,你们今后的生活和书本还有多大的关系,但至少现在,你们在我眼前,在我身边,我希望每天能抽出一小时的时间,让你们安静的看会儿书。”


这句话,出自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当我睁着天真无知的大眼睛急着用自己柔嫩的小手去触摸这个五彩缤纷却暗含危险的世界时,是她生生地将我按在桌前,让我在一篇篇美丽的童话故事里,在一页页微微泛黄的纸张上,在一句句都揭露出世间真理的名言警句中,学会在繁琐冗杂的生活中探寻思索,在苦难之中发现幸福的光点,在如犬牙交错的事实黑白中安然自处,在光环荣耀加身之时投入深林之中,不为外事所动。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不过,阅读,却是我深深的根植于脑海中,烙刻在心里,流淌于血液中,无需去刻意维持的一种习惯。因为喜欢,喜欢在惊险刺激的小说中体验人生,喜欢在散文名篇里感悟思想,喜欢在一段段令人不禁唏嘘的人物故事里感慨世事无常。


至今还记得当时读过的第一本小说《木偶奇遇记》,封面也还记得,橙色的书面上一位精瘦的老头正在聚精会神的雕刻着一个木偶。这个木偶就是匹诺曹,匹诺曹很奇怪,一说谎,鼻子就会变长,他调皮捣蛋,逃课懒惰甚至想不劳而获,结果被骗,被捕,被当成看家狗,被变成一头蠢驴。曾经有很多人爱他,但他不知道珍惜。但幸运的是,当他幡然醒悟,浪子回头做一个好孩子时,还是有很多人爱他。


这就是整个故事,在书的最后一页留下了空白,原本是读完之后留给读者写读后感的。但当时看完这本书,我连感想都没有,只觉得说谎话鼻子会变长,虽然我之前也说过很多,鼻子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却让我自觉地减少了说谎的频率。


但是后来,当我再次翻阅回忆的书本,翻到这个小小的不起眼的故事时,却让我真正明白:犯了错没有关系,因为那些爱你的人不会因为你的错误就放弃爱你,关键是,现实不是童话,那些爱你的人不会永远在你身边,如果他们在你身边时,你不懂得珍惜,那么当你在一意孤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猛然回首时,那些曾经爱你的人,又是否还在身边呢?


这只是我在浩瀚书海边无意中捡到的一粒贝壳,但在它朴实无华的外表下,却让我发现了一颗剔透晶莹的美丽珍珠。


一年又一年,轮回的四季换了一茬又一茬,今年的花是不是比去年开的艳丽,冬天的飞雪又是否比去年来的热烈。这一切都随着年岁的增长渐渐被岁月抹上了一层朦胧的雾气,记不清晰了。但是在一篇篇的语文阅读中,一个频频出现的字眼让我清晰的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林清玄。


他是谁?


尽管当时的我对他好奇甚多,却没能及时的去查清。但时不时的,在埋头做题中,在构思文章间,在阅读名篇时,脑海中就会不自觉地蹦出来:林清玄。


终于,某天偶然于某个书店之中瞥见他的书——《林清玄散文》。我买了下来,算是按下我几年来一直沉浮于脑海中的一个念想。


初次翻阅,篇幅极短,叙述甚为平常,不以为然。置于床头每晚睡前翻阅三两篇。


又几年,再次翻阅,越觉读之有味,字里行间哲理之深,叹服不已。


我且例举其中几段:


包容朋友就有如贝壳包容怀里的珍珠一样,珍珠虽然宝贵而明亮,但它是有可能使贝壳受伤的,贝壳要不受伤只有两个法子:一是把珍珠磨圆,呈现出其最温润光芒的一面;一是使自己的血肉更柔软,才能包容那怀里外来的珍珠。前者是帮助朋友,使他成为“幽人”;后者是打开心胸,使自己常能“怀君”。


区区百余字,恰当的比喻将朋友的关系描写的淋漓尽致。辞藻未见得华丽,朴实平易之中却处处透露出感人至深的力量。


这本书自买下来起,伴随了我很多年,常常作为枕边读物,每当到各地长期旅行,所带书籍,首当其冲的便是这本散文集。很多时候,这本书对我的意义不再仅仅是那些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高尚思想,而是驱散了人生的蒙昧混沌,叩响了一个清明通透,高洁睿智思想世界的大门,让我越来越渴望阅读思想名家,经典圣贤。越来越明了人生意义的所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翻阅过的书籍好像都成为了路过的风景。而我路过的风景,遇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渐渐地将人生中那些书籍所不能弥补的空白渐渐补齐。原来我一直是一个写书的人,一个写自己人生这本书的人。我在别人的故事里经历了千百种人生,回过头来,我将用这些经历去体验自己人生的悲、欢、忧、喜。


我希望今后的生活还能与书本有所联系,让我枕边常有书,余生满书香。







我成长时间轴上的读书故事——冉孟颖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虽然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


    小时候每晚睡觉前爸爸都会给我讲故事,从老财主和"猿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鼓上蚤时迁,一直要讲到我睡着,第二天早上我总会骄傲满满地告诉他们:"我已经记得啦!"在爷爷生日的前一晚,我都会和二爸坐在院子里,我给他手舞足蹈地讲听来的许许多多故事(似乎也还是那几个),他都会竖起大拇指:“我们家的故事大王!”全家人就笑得合不拢嘴。我的爷爷每每就会带我盘着腿,爷孙俩坐在沙发上,他给我讲他上队下乡的故事,十八大元帅的故事,毛主席的故事,我好奇地抛出许多问题,爷爷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不时摩挲着我的手和脚。


     上小学后识了字,爸爸就带我买《豌豆公主》《哪吒》,我至今还记得那天的场景,那一天我仿佛开启了又一个世界的大门,这时候再翻看小时候被撕缺了角的《黄鼠狼》《马的寓言故事》就感到抓心挠肝,后悔不已。当同学们都睡了我还会在台灯下看书到23:00,在爸爸的催促下恋恋不舍地睡去。我惊叹于《格列佛游记》里的神奇经历,继而看了一系列类似风格的书,当时我的作文风格就是想象奇特,幽默风趣。我感叹于《水浒传》里的豪情大义,在老师的赞叹,同学的倾慕下背出一百单八将的名号。我少时所见过的世面大都来自书本,我少时的骄傲也建立于多于同龄人的阅读量。


     上了中学后,老师重视阅读,一位负责任的漂亮的女老师,盛装莅临了我的成长,这世间烛光熠熠薄雾冉冉秋雨淅淅晚风慢慢都比不过她回眸时眼中的星河鹭起。她重视优美语句,带我们读报纸,抄句子,拿一两节课让我们琢磨一段极美的话。她带我们逐字翻译、赏析文言文,休息时间也加班协助我们背诵,为我的文言文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记得那时候她让我们描写一道菜,我写的九心海棠之天使落舞,你做能猜到是什么吗?是番茄拌白糖!灵感来自于《斗罗大陆》那些酷炫的魂技名称。在我获奖的市科技创新巡展征文里出彩的对科技知识的引用也竟是来自《寒假园地》里的旁栏资料。在中学,我也遇到了我这辈子最好的闺蜜!当时全班盛行言情玄幻之风,有一部分人喜欢用本子下抄优美的句子,我和闺蜜风格极相似,每每分享句子都觉得相见恨晚,我们都爱独木舟的《妖孽只在夜里哭》我经常向朋友门念叨我和闺蜜真是高山流水”,我们一起讨论着独木舟出版的一本本书,从她自写手到编辑再到辞职……


     到了高中,我才步入了青春期,可谓是谁的青春不疑惑?”我解决青春疑惑的方法就是看《青年文摘》,上面的事例和道理都是我身边发生的事,很好地指引了我的成长,我也爱上了《活着》《卡拉马佐夫兄弟》这种更高层次的文学,研究它们的逻辑结构,作者思维方式,经常让我莫名有一种涨姿势了的感觉。到高二下学期习开始为了冲刺高考我就很少阅读了,当精神压力大,焦虑无助的时候,我就拿出《青年文摘》《意林》看两篇调节情绪,鼓励自己!


     终于大学了!我得以尽情地阅读我曾经列下的书单。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读书让我充实让我自信。我曾经看过吴军博士的一篇文章,其实有时候一个人做到事业巅峰并没有那么难,因为人生本身就是一场非常漫长的马拉松。我相信,我把读书这件事坚持下去,一定可以改变我,它会让我体面,有分寸,与众不同,它会让我看得更远,变得更值钱,而不是一直呆在原地,它会让我呆在命运的低谷,处于生活的劣境,也能有底气和奔驰女车主一样从容不迫。


    有一段杨澜的话和大家,不论男女,共勉有人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做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就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读书使人温柔,足以滤尽泥沙。







我的读书故事——梅仕骏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回想当年的往事,从幼稚到成熟,从冲动到沉着,其中一直在默默陪伴我,给我排忧解难的是书籍,它成为了我内心深处的寄托。书,毕生是我的至爱,它让我拥有了一个最原始的兴趣和一份最恬静的情感。它带我欣赏万事万物的变化,带我领略生命的意义,世界的真谛。我的读书故事有些漫长,请让我向你倾述我的读书故事,请耐心听下去,让我们在书中的故事里寻找我们彼此的共鸣。  


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就为我买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算是我的启蒙书吧,现在让我感觉很深的是它向我传达了一种追求事物的热情,那时的我几乎是每天都在看,而且是看完一遍又一遍的,不过到了小学我就被另一本书深深吸引了,那就是在我小学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本侦探推理小说《查理九世》,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它激起了我看书的欲望更满足了我当时对于冒险解谜的需求,而且它也是我第一部连续追新的书籍,想想当时小学兜了没几个钱,买书总是要求着妈妈,妈妈总是说下次考个100分就给你买,我那是可是了拼命一样的,总算是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拿了个满分,其实想想当时真的就是你考试只要考的好如果需要买一些东西,只要不是过于夸张,基本父母是会同意的,反正当时我小学读书就是那样,那本《查理九世》我是一直追到了16册《不死国的生命树》之后就没在追过了,到后来就是断断续续的看了几部,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那种我感觉老套路的书也就没在看过了,不过当时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是一个团队是有多么重要,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当多个人的力量凝聚到一起时说不定真能创造奇迹,这就是《查理九世》给我带了的启发,对于我来说不失与一次好的教育。到初中的时候,我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开始接触文学作品了,第一部入手的也同样具有很大影响的那就是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这本书我是从我的语文老师那听说来的,当时我们语文老师建议我们大家在寒暑假时多多阅读一些文学书籍,在课堂上时她就提到过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这本书真的是一部巨作,可能当时的我只能看到表面的,不过现在,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能看到老舍先生写这本书的真正含义,理解的也比以前更加深透了,也有很多值得让人思考的地方,主人公祥子原本是一个善良老实的拉车人,可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社会的洗礼之后,最终变成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地痞流氓,着实让人心寒,这不仅是祥子的悲哀也更是整个中国的悲哀,当时的中国处在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人民的生活得不得保障社会各阶层矛盾激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祥子失去了方向,失去了自己,最终堕落为城市的垃圾,可见一个人倘若要健康发展,那么这个国家必定要繁荣昌盛,现在回看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傲然屹立在东方的世界强国,我们应该感到油然的自豪感,我们应该继续朝着实现中国梦而不锲奋斗。


再到了高中时代给我看书的时间已然不多了,在这个时候我喜欢上了也可以说是永远都会坚持的事情,那就是学习历史。历史对我的影响太大了,我认为历史让我的思想境界有了极大的提升,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这句话可以说是恰到好处通过阅读和学习历史书籍和知识,让我明白了更多的历史真相,也让我对看事物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比如我一直很喜欢的古代皇帝李世民,我看的第一本历史人物传记就是关于他《李世民自传》,这本书很详细的描述了李世民出生的背景,以及他的性格等等有关于他的事物,其实大家如果对唐史有所了解那么一定对于玄武门之变有很大的兴趣,那么玄武门之变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从我现在所学的以及我阅读的历史书籍当中可以表达一下我的看法,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李世民一手操控的,为的就是夺得皇位,最终他成功了,成为了一位千古一帝然而这件事有这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在历史学界以来也是议论纷纷,那我就把它分为一个对立面,一方是对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支持的,另一方是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害亲兄弟表示唾骂的。那么我的观点就是这玄武门之变一定会发生,这是必然的。那么对于李世民的所作所为我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李世民为夺得皇位残忍的将自己的亲兄弟杀害了,这在我们的道德观念来说是很违背的,也是我们深恶以绝的。那么另一方面,现如今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即将要成为新的皇帝,在李建成成为皇帝后是否会对当时威名远扬的秦王李世民作出那种事情这还难以得知但是自古以来功高盖主没有几个好下场,所以李世民在最后为自己一博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这归根结底还是在封建制度皇帝集权下人对权利的渴望,普通人都想做皇帝何况是李世民呢,然而在古代这种为皇权而做出令人胆战心惊的事情也不止发生在李世民身上。所以我认为不必过多的去追究,幸好李世民没有辜负全天下的百姓成为了一名贤君,一位千古一帝。他的贞观之治可谓是一手开辟了大唐盛世。如此的壮举不愧是我心中的千古一帝。


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我阅读的书籍也是在不断的增加,阅读的面也更加的广泛,阅读的能力和水平也是在不断的提升,如今所写的也只不过是冰上一角,现在也是来到了大学,成为了一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的一名大学新生,在大学这个环境当中我希望我能够将自己读书的兴趣继续坚持下来,更多的去接触新的书籍,更多的从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不断去充实提高自己。

我的读书故事还很长,我还会继续写下去。当初夏的光照进你的桌面,一抹清绿色的茗茶,一本书,一个人,悠闲的看着手中的书,这也许就是书与我的故事吧。






我的读书故事——彭震


我想与你对坐,饮一壶浊酒,品一本好书,尝尽这世间疾苦,品味这人生百态。----题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而我有我的幸运---书。虽然做不到,五柳先生--陶渊明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做的只不过是满足我对作者的热爱,对小说下文的期待,对我理想中的世界的幻想和对自己的要求。正如书中所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我的读书故事从那天晚上开始


静谧的夜,倦鸟已归巢,那高照的月也被朵朵流云消了颜色,渐渐暗淡了。灰暗的房间里,橙黄色灯光的笼罩下,我正躲在那温暖的被窝里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我爱的书。这一晚仿佛出自安徒生之手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偌大的房间里安静的只剩下我淡淡的呼吸声,书被我一页一页的翻阅着,我的思绪早已经进入那精彩的小说世界当中,忘记了时间,置身于不知名的世界中,忘记了我身旁早已经笑眯眼的父母,他们小声地在我耳边说到:宝宝要睡觉啦!突然间好似一股时光洪流将我卷起,从天上到地下,日夜颠倒,过了好一阵,我才缓过神来,才知道已经凌晨了,回头看向他们,我便一直与他们讲述中书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嘿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真的好厉害你知道吗,还有还有,这里这里真的好好笑啊!哈哈哈!还有哪里,对对对,还有这里.......时间不知不觉得从我们的交谈中流逝,已经进入了深夜。在一声晚安中,结束,在梦乡中我也时不时的幻想我就是当中的主人公,有打打杀杀的侠士之心,有英雄救美的英雄气概,有对喂马劈柴,春天闻风耕作,冬天踏雪远行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有对未来战士的期待,也曾幻想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上天入地,使我久久不能入睡。这一晚是我的启蒙之夜,使我感受到了读书的魅力,我的读书生涯从此开始。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最好的营养品,高尔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曾对《简爱》里简爱的傲气而自尊佩服,我至今仍记得,那简·爱的敢爱敢恨、真诚热情。我曾在多个夜晚里,沉浸在梁实秋的《我为人间操碎了心》和《可能这就是是人生吧》,可真所谓趣味十足,他的一生中,唯一有美食不可负,唯有幽默不可抛下,他写的美食尤其是家常菜,读起来让人垂涎欲滴又忍俊不禁,所以每每在晚上读起他所写的美食我都饿的不行,每次读到他幽默的句子笑容往往挂在嘴上。我也曾在《三体》让我看到了在末日之下人类的渺小,人性的伟大与丑恶,如何在书中表现的淋淋尽致。它满足了我对宇宙的所有幻想啊!书中这样写道: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是要有人仰望星空啊!


莎士比亚让我知道其实人生就是一部戏剧……一本书就一种精神的营养,对人生、对情感、对生活、对他人都会收获心灵的滋养和思想的认识。他使我对书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它的存在点燃过我的生活。书是好东西,让我们雀跃,让我们惊喜,让我们振作,让我们悲伤!古人云:“笼鸡有食汤勺近,野鸡无粮天地宽”愿你心中也有一只野鹤,而天高地远!





我的读书故事——王君涵


若要和我谈起我与书的故事,或许我可以和你说个一天一夜。我承认,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或许我不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但我确确实实是一个非常爱看书的人。


小的时候父母经常不在家,附近也没有小朋友可以和我玩,那时候就偷偷拿着爸爸妈妈给我买东西留下的钱,去附近的小店里面转转。看着路过的小朋友偷偷买走几包小零食,囫囵的塞进嘴里,总感觉这个场景有那么一点点好笑。因为我从来不惦记那些小东西,直接越过去,在架子的后一排挑选着一本本小人书,然后花几块钱把他们买下来。那时候也确实是还小,没什么事情做,每次一买了新的小人书,可以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呆上一整天,一直到爷爷奶奶上来敲门喊我吃饭。


父母很忙,一年到头好不容易有空带我出去玩儿,到了一个景区看看风景、骑骑马、拍拍照也就算是游过了,一直到要走的时候父母才问我要不要带点什么要玩儿的东西回去啊?在爸爸怀里小小的我指了指对面柜台里放着的黄皮纸书:“要这个,要好多好多本”!而现在,那几本书仍然还放在我的老家,那些记录了芦苇荡历史的小本子,同时也记录着我一个人读书的童年。

上了小学之后,学业稍微开始繁忙了一些,平时时常陪伴着我的有趣的小人书变成了枯燥的语文、数学、英语……那时候语文老师经常给我们布置课外阅读,同时也会让我们摘抄好句当作作业。一本本的课外名著让很多小朋友伤透了脑子,可我却从来不懂他们为什么会这么不喜欢阅读。除了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外,我还特地为摘抄好句准备了一本崭新的本子,一笔一划地写下那些比较吸引我的句子,有时候常常看一本书就这么消磨了一天的时光。

上初中之后接触的书籍就更加多了,并且开始不限于那些书面上出现的书,多了好些不同类型的书。或许是因为从小就习惯了一个人玩儿的日子,其实在同学里面我也不算是太和群,也不太常讲话。还记得那时候有一段时间特别沉迷张爱玲,她的文笔,她的故事,总是让我感觉和我一样透露着一些抑郁感。但那时候我却非常喜欢教我的一个女老师,她很温柔,发现了我的情况后课余时间也会偶尔开导我。很可惜后来她没有带完我们就回老家结婚生子了,但她送我的两本书却让我一直珍藏在我的书柜里。

她送我的第一本书是龙应台的《目送》,但其实在她送我之前我家里已经有一本并且早已看过了好几遍,书封面的深绿色早已被我翻成了浅绿,直到把老师送我的拿一本书带回家比对才惊叹道,原来这本书之前是这个颜色啊!我不太懂得她为什么要选择这本书送我,或许只是她也很喜欢看,或许是语文老师的推荐,也或许是她看出来我时常透露出的一丝孤寂。或许她想借这本书告诉我“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她送我的第二本书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或许是有些无聊,她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其实那时候我是有想好好看完她,但那本书实在太枯燥,所以在我之后翻笔记的时候看到的只有那本书一半的笔记。但那时候在那本书里面看到的一些阅读方法在往后的学习读书中也确实是帮助颇深。


初中也是我认识东野圭吾的时候。那时候不知道是哪个同学买了他的两本书,一本《解忧杂货店》、一本《白夜行》。那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这一种类型的小说,瞬间就被吸引了进去,但或许看的有些断断续续,也或许是原作者的思维比较活跃,那时候还去重新看了一遍才看懂。那时候的零花钱其实没有什么,他的书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也比较贵,但每次一去书店我都会在他的专区逗留很久很久,然后看了看兜里的钱,心一狠,买了。直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东野圭吾的书,曾经还特地跑了一趟杭州去看音乐剧版的《白夜行》;每次去到书店或者路过书摊也还是会习惯性买两本他的书,来到大学之后我也从家里搬来了好些他的书放在柜子里,空闲时拿出来看一看。


上了高中,心智慢慢的更加成熟,看起了更加不一样的东西,也开始慢慢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深层次的东西。那时候也曾回看过好些从前看过的书,但那一遍遍的回看却不是在浪费时间,随着年龄的长大,经历过的事情越来越多,看待事情的角度逐渐变得不同,经常会在回看中读出好多不一样的东西,在作者的刻画中理解到人物内心真实想要呈现出来的东西,也慢慢理解了曾经那些书里我曾看不太明白的问题。


从小到大,看的书从一本本的注音的小漫画书到中外名著,范围越来越广,道理越来越深。她们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表面想去告诉你的故事,更多的是她们教会了我很多洗涤心灵的东西。读的书越多,你越来越能做到感同身受,你仿佛能体会到那些书中描述的所有酸甜苦辣。你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这本书,好像是在写我吧!


对我来说书不仅是老师亦是朋友。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有些书,也只适合一个人慢慢的看……





幸得此生,有书相伴——陈林青


——我的读书故事


我很感谢书出现在我的人生当中,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我从出生时似乎就与书结下了缘分,从我尚在肚中时母亲就抚摸着肚皮轻声细语地复述着书中的内容,到幼时父母教导我背的《唐诗三百首》,到我小学、中学、大学中看的许许多多的书。可以这么说,除了我的父母,陪伴我最多的应该就是书了吧。


   在我的卧室里有一个书架,这个书架上的书陪伴了我很久,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的性格问题吧,安安静静的也不怎么喜欢户外的活动吧,我总是很喜欢在吃完饭之后,从书架上随意地抽出一本书来,然后以一种不太雅观的姿势,也就是趴在床上,一手翻书页,一手支着脑袋来看书。因为年纪小,爱看的大多是一些童话故事,或者是一些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或者是一些少数民族的传说。不过在这些类书中,我最爱的还是童话故事。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本书是《格林童话》,也许在你们觉得这本书可能会很幼稚吧。但是真的是这本书满足了我很多在年少时期的幻想,以及教会了我基本的道德观念。因为在这本书里拥有着善良、勤劳等美德的公主总是会被英俊的王子所拯救的,而邪恶的女巫、贪婪的人类总是不会有好结局的。所以我学会了善良的对待他人,并且希望和书中的公主一样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我想,每个女孩小时候,应该都有一个想做公主的梦吧。


到了我长大了以后,随着我识的字越来越多,理解能力越来越强,我开始有目的地看书,我不再执著于一方面的书,我开始广泛地阅读。从书中我明白了很多事情,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比方说原来这个世界不是我之前所认识的非黑即白,一个人物不是我之前所认为的不是好就是坏。并且我从书中了解到了一个个作家的奇思妙想,思想感情。我随着他们所塑造的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所经历的事情,或喜或忧。我也从书中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我的目之所及,皆是我的心之所向。


同时我也有了自己所喜欢的许许多多的作家,其中一位就是林清玄。林清玄的散文清新淡雅,有禅意,有哲理。我更佩服他那幽默风趣,他那积极的“入世”情怀,他对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的关注。我也知道了很多作家写的句子,我很喜欢鲁迅的那一句:“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这可以看出鲁迅对祖国的热爱,对青年们给予的厚望。感谢他让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我希望我能以我的实际行动让我的祖国变得更加美好。


也正是因为书,我结识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他们与我一样对书有着一种独特的热爱,我们常常会沉醉于书中,而暂时忘记了忧愁,会因为书中的一个人物或一个情节而开始畅谈起来。我每次与朋友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我都能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极大的满足感。


我越成长,我便越发对书充满敬意,越发喜爱书。我常常去图书馆或书店挑上几本好书,找到几个空闲时段,享受书籍带给我的欢乐。很感谢书从我幼时到如今,一直陪伴着我,给予了我最长情的告白。我的未来,也一定陪伴着它,不离不弃。真的很幸运,我能遇它。





我与《百年孤独》——朱文章


孤独并非寂寞与空洞的杂糅,也并非无聊寻欢,并非厌世的躲避,孤独常常在热闹的宴会里驻留灯火阑珊的身影。


冬天的某个午间,我在某个亲戚的喜宴随父母留了一会,其他前来祝贺的人都陆陆续续的散去,留下酒店里的杯盘狼藉。


冬日里,酒店开着暖气,其实温度也不是很高,恰好是26°。但是不知为何,从窗前看向模糊的我的镜像,红红的脸颊,像是醉了一样,像是脸颊发了高烧,而我好似清醒着。


热闹渐渐褪去,心里的温度却已经如火般炽热起来。酒店里的服务生已经将宴会的残局收拾差不多了。而大人们也好像谈妥了些许事情。


出了酒店,清冷的风恰好吹去多余的热度,而我的眼里仿佛一瞬间蒙上了一层雾气,却又偏偏将眼前的人与物,看得清楚。


我拒绝了和父母一起去亲戚家歇息,在市区的街道不紧不慢的散步,街上也没有多少行人,这让我感到自在,仿佛在热闹的酒宴里被压抑的某种情绪在一瞬间爆发,让我思绪通明,让我迫切的需求些什么,让我觉知到这冬日里仍然是热闹的。


走走转转过了两个小时,从熟悉的地方走到陌生未曾走过的街道,遇见以前从未遇过的人,以陌生人的身份相遇和分离。好像每个人都是孤立的个体,在相遇之后,个体与个体之间连上了一条无形的线,名为命运的线。


仿佛宇宙中的群星,在浩瀚的宇宙间相互呼应、相互牵引、相互间永不相见。群星在闪耀,恍若人间为自己命运奋斗的人,为了未知的未来耐下内心的恐慌、骚动。


我在哪儿?一路走得匆匆,只来得及简略的看下路上的繁华与艰辛,好像错过了许多,好像得到了许多,至于其他的都不太记得了。


从热闹走向热闹,又从热闹走向平淡。繁华的街道走过,却发现这里似乎没有余下人们驻留的间隙。我看向街道的大屏幕,距离下午的酒席开场还有时间。我已经走得有些累了,余下的时间又该去哪里消磨?


看视频?打游戏?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娱乐?一个人的时间要怎么度过才有意义?才能让人不空虚、不无聊、不厌倦?


这大概只有学习知识的时候才能给人一些心理上的充实感,让人觉得过得有意义吧。于是我决定去繁华街道上的图书馆,为自己充实些许。


上楼、进门,与书香迎了满怀。虽然是假日,但是并没有多少人。我慢慢从馆内的一头走向另一头,并不着急选择一本书胡乱的看,囫囵吞枣的阅读并不能带来些什么益处。


我走了一个来回,也发现了几本合心意的书,拿了三本,寻了个能看向窗外的角落落座。


翻了翻《巴黎圣母院》的前几章觉得不符合当下的情绪,于是放在一旁。又拿起《呐喊》看了两篇,觉得太过深刻,不知受了什么影响,觉得自己现在想要的并不是这样的警醒。


剩下了一本《百年孤独》,我也不复两小时前的情绪和思想了,一路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将我的思绪吸引。前两本书的思想又将剩余的情绪冲淡,这时的我,已经不能清楚的感受到两小时前汹涌着的思绪和情绪了。或者说已经平复了。


窗外是市区的进出口之一,也是市区商业的中心,人来人往,不论是街边小摊,还是大型超市门口,都有人相伴而走,都有人独自向前。


我收回视线,翻开《百年孤独》,故事的内容已记不太清了,只记得一个家族的兴起与没落、家族里每个人的命运与选择、人物之间的牵连与爱恨。虽然每个人都是孤立的个体,但是无论是谁都难以摆脱人与人之间的牵连,即使保持置身事外的态度、行为,也总会被卷入世间的熔炉。


好像窗外世间的人们心中也有牵挂的人或事,不然为有人何步履匆匆,面带愁容;有人相依谈笑,目光含影;有人原地挥动,专心手中。


我的目光为书上的世界吸引,心中也为窗外的世界牵挂,整个人似乎灵魂与肉体分离。肉体留在原地翻看着书籍,灵魂却游荡着,从书中的世界,看见嬉戏与荒唐;看见纯真与欲望;看见奋斗与堕落;看见真实与谬误;看见不变与变化。从此世之间,察觉个体剥落的情绪,思索群体分割的缘由。


灵魂游荡,游荡书中与此世,而我想要安定,想要灵魂的安定、肉体的歇息。人们常常从同一个地方出发到往另一个地方,总有某个目的或尚不明确的理由,但是已然动身,便无返回出发时的犹豫,留给行者的只是不断前行的人生。


不论《百年孤独》中还是此世,经历过人生的艰苦,从一无所有奋斗,走向繁华,为人改变过、愤怒过、雀跃过。又开始经历诱惑,或坚守原则、或堕落,但无可避免的落后于时代,最终没落。既是家族的兴衰,也是王朝的盛败,更是人生的杂糅。


当我从书中出来,窗外的霓虹灯已经点亮,恍然意识到过了好几个小时,打开手机,看见几个未接电话,只是之前静音未察觉,酒席早已经过了。


合照留念




读一本意义方长的书

能加深我们的理解能力

升华我们的灵魂

每次读书

都能妙趣横生

并从中得到可贵的知识

2020首届图书馆读书有奖征文大赛

圆满结束

我们来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