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建设

【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张伟:穿梭在生死线上的“白衣战士”

作者: 时间:2022-04-14 点击数:

张伟,女,汉族,1963年5月生,九三社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3年抗击非典,是她;2009年奋战甲流,是她;2013年诊治甲型H7N9型流感、H10N8禽流感,还是她;2020年胶着对垒新冠肺炎,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依然是她。她是谁?她是一名医生,几十年如一日将患者放在第一位;她是一名教授,把高尚医德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她是一名院长,带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她是全国人大代表,是九三学社江西省主委,每次都把医患心声带上两会。她是谁?其实她就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叫张伟。

医者仁心

如果要问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张伟从医36年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有什么没变?那就是,她的身份变了,从学生到医生,从医生到管理者,从管理一个科室到管理整个医院,但她,一切为了患者的初衷却始终不曾改变。

1985年,张伟刚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毕业,这年她22岁,成绩优异留校来到了一附院呼吸科。

一个新人医生,每天跟着科主任查房必不可少。老主任常常教导她,“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这句话让张伟铭记于心。

呼吸科住院部患者大多都是“老慢支”——老人、慢性病、支气管炎,患者经常行动不便、呼吸不畅。于是,除了承担一个年轻医生职责之外,她还自愿地充当了“服务员”的角色。

有一次,她在病房看见一位年岁已高的老人身边无家人陪护。老人动作有些迟缓,双手抓着病床的栏杆,摇摇晃晃想要起身,差点儿还失去平衡。张伟立刻转身一把扶住老人,蹲下为老人穿上了鞋。

“爷爷,你得当心着点,家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有需要随时支会我们,可别摔着啦!”

“哎呀,医生,我就想上个厕所,不想耽误你们查房。”

“您小心,慢慢来,我陪您去。”她双手搀扶着老人,走过长长的走廊,在厕所门口一直等到老人出来,再将他扶上病床。

这不是特例,这样的事儿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传递的是爱。张伟始终坚持“对待患者,不分地位高低,不分贫贱富贵”,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用亲人般的关怀,温暖体贴的言语,感动着每一位患者。

2003年,她40岁,受任科主任,是医院里年轻的科主任之一。科主任并不是专职干部,还是要以医疗工作为主。在行政与医疗工作之间,如何平衡是水平,也是责任。

那几年,科里医生少,病人多,工作忙。值班医生几天一个班,经常下夜班后到下午才能休息。身为科主任,张伟主动参加值班,她的身影总是在病房里出现。

有一天,张伟“倒下”了,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因为她不声不响地边吊针边工作,谁也不好意思多问。

这次,输液没有用了,只能选择手术了。术后第二天,她又回到了病房自己的岗位上。

这不是演戏,这是简单的两个字:责任。心中大使命,肩上有担当支撑着这个年轻的医师。她不会倒,倒了也能站起来。用她的话说,“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注定了一生的平凡和奉献,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我们就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对得起身上穿着的白大褂!”

学者信心

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踏实前行。治病救人不是仅凭崇高的医德,就能战而胜之的工作。当真正的考验来临时,还需要有独当一面的技术,有谦虚好学的精神,有敢于冲到前方的勇气。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把全国医务人员推向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省里确定为收治非典病人的定点医院,而张伟担任院医疗专家组组长,她要参加全省各地对疑似病人的会诊。凡是市、县有疑似病例报告,她都要同其它医院专家一起“零距离”接触病人,深入一线检查,诊断、排除。

累吗?累!她有气无力地回答。需要休息吗?需要!但她深知自己必须坚守在岗位,不能退下!她也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休息的方式就是见缝插针地闭一下眼睛。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再忙、再累、再苦,所有的制度流程都不折不扣,一丝不苟。有时候门诊量是以往的两三倍,也不能偷工减料,按部就班,步步走稳。这是科学的要求!

5月1日,是张伟的四十岁生日,尽管忙,丈夫还是不忘为她准备了丰盛的生日晚餐。医院里的发热病人接踵而至,一直到11点多才回家。

生日蜡烛终究没有点燃,电话响起,医院又来了一名发热病人,要她去会诊。这时已是凌晨1点多,她二话不说,奔向医院。

诊断结束,天已朦亮,她拖着疲惫的身子赶回到家中,她知道丈夫一定是依床和衣而卧,等她归来。孩子深入梦境,一桌好菜依然还在。她没有为过不成生日而遗憾,却为辜负了丈夫的一片心意内疚。

“还吃吗?”丈夫只亲切地问了一句。

她走到孩子的房间,低下,轻轻地吻了孩子宽宽的额头,微笑地说道,“明天吧”。眼睛已经打不开了。

没有想到,第二天一早她又出发了。5月2 日,吉安县报告有一例疑似病例,省卫生厅的紧急令下达,她来不及与家人细说告别匆匆踏上行程。

临行前,她给丈夫打了一通电话,“万一我不幸感染了,你一定要带好孩子。如果我回不来,不要告诉爸妈,等后事处理完了,你要好好安慰他们。”她呜咽着含住了泪。

经过4个多小时的颠簸,张伟抵达了吉安县。

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为患者检查咽喉。病人不时地发出短促的干咳,这种近距离的接触,病人的一个喷嚏、一粒飞沫都有可能将她击倒。

张伟没有过多的想到自己,压了压口罩四周边沿屏住呼吸,尽量减少自己呼吸次数和力度,凑近,再凑近。她完成了与病人的零距离接触,扁桃体不大,咽部不充血。这将为下诊断又多提供一条依据。

用了一个多小时,她心中更有底了:无疑!江西第一例!专家们意见,该名患者为我省首例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

面对非典,中国呼吸科医生积累的经验都不多,她是专家,她也得学习。患者罹患肝炎又身怀六甲,两条人命系于一身,每一种用药都要考虑对肝脏的损伤和对胎儿的影响,她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短短的十天,张伟就住在病房里,观察病情,指导用药,查阅资料。她与北京、广东的专家联系,讨教救治经验,虚心请教传染科、妇产科同学,还越洋给美国同学打电话,了解治疗非典的新进展。

救治病人,提高自己。责任越大,担子越重,越需要学习。不眠不休的十几个日日夜夜,江西第一例非典病人病情得到控制,趋向稳定,最终顺利出院。她和她的团队创造了江西省非典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非典疫情零扩散的奇迹。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张伟战斗的身影。非典、甲流、禽流感.....历次传染病疫情的锤炼考验,她一场没落。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国爆发。她强忍踝骨骨折未愈带来的疼痛,也顾不上刚做完手术的86岁老母亲,第一时间赶赴东乡县指挥抢救病人。

2013年,甲型H7N9型流感全球首次爆发并在我国大范围流行,她再次担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交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由江西省救治的5名患者全部抢救成功。

2013年10月,我省发现全球首例人感染H10N8禽流感病例。尽管患者伴有严重的呼吸衰竭和感染性休克,但她始终不放弃,创造了生命奇迹。

2016年大年三十,全国首例输入型寨卡病毒患者在赣州确诊,面对完全未知的风险,她毅然奔赴前线。

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江西又突发H7N9疫情,她在8市27县奔波接诊,为危重症患者打开了一条新的生命通道。

她是一名“战士”,也是一位“老兵”。每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她都义无反顾向前冲,因为她心中有大爱。她奋战在一线,穿梭在生死之间,守护生命的温度,因为她是生命的护航者。

公仆初心

2020年的春节,和以往比,不太相同。一种新的传染病——新冠肺炎从武汉,悄然向全国蔓延。

张伟又接过了接力棒,担任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高级别专家组组长。自从2018年担任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后,她就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公仆,宗旨是爱党、爱国、爱患者。而这一次,她明白自己不仅是一名一线指挥官,更是一位战斗员。

她在专家组组长、医生、院长多个角色中频繁切换,奔波于指挥部、省卫健委与医院之间,迅速作出了防治部署。她第一时间向指挥部提出了专业的建议:设立省、市、县三级定点救治医院;在国家救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江西救治方案,“分类分区”“分人分策”,科学“排兵布阵”。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新冠肺炎患者省级定点救治医院,也是江西的主战场。三军之势,莫重于将。张伟坚决执行省委的指示,做到应收尽收,带领全院迅速吹响战“疫”号角。

填土铺路,修筑污水处理系统,按照传染病防治的要求改造病房……原本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象湖院区扩建工程,张伟带领全院上下迎难而上,不眠不休的七天七夜,增加了897张储备床位,创造了“一附院速度”。

张伟有一张这样的时间表:早上8时,向省新冠肺炎防控应急指挥部报告最新的全省疫情防控信息;9时,在象湖院区查房;11时,在东湖院区处理事务;12时,巡查高新院区;中午,吃完工作餐,微信回复地市医院提出的治疗难题;14时,指挥部开会;15时,在象湖院区远程会诊;19时,在象湖院区与专家团队探讨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治;21时,学习国家和省里相关疫情防控政策,梳理疫情信息,这一切结束以后已是夜深人静的凌晨2点钟。

繁忙当中改变了她的生活规律,睡眠最多只有5小时,吃饭也不定时了,更没有时间回家了。

在病房里,张伟和大家一样,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只要不外出,她每天都坚持来隔离病房查房。哪怕是深夜十一点,也要对重病号的治疗方案一一详细过问。

隔离病房ICU里有一位危重型患者一度情况危急,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们提议上插管,但张伟考虑到插管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影响愈后,决定为他调整药物使用方案。就这样,因为这个决定,让病人的状况得以好转。

在病房外,她又是这个“家”的“大家长”,带着同事们保卫江西,也下定决心要保护好同事们。

她常常关心医务人员的衣服厚不厚,饭菜好不好,睡眠充不充足。“医院供暖无法保障,机关后勤赶紧给大家买羽绒服,不要让他们着凉!”“问问其他医院,在室内消毒灭菌方面,有没有更好的设备设施”“你们要注意有愉悦的心情,有足够的睡眠,这样才能够保护好自己,再保护好病人……”

她反复给一线人员嘱托,提醒他们全力救治病人,好好照顾自己。可大家不知道的是,超负荷的工作,头痛、关节痛、牙痛接踵而至,她每天都要吃止痛药才能勉强入睡。身边同事们担心她的身体,劝她多多休息,可她总是回答:“停不下来啊,有那么多病人在等着!”

无论是出生仅7个月大的婴儿,还是90岁的老奶奶,她都和团队们竭尽全力,一次又一次地把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守护江西虽任务艰巨,2月12日晚,国务院一纸号令,张伟和团队们在半小时内组建了一支由141名医护精锐组成的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第2天便开拔奔赴武汉。

那一夜,她彻夜未眠,通宵给医疗队队员备齐平底鞋、运动鞋、羽绒服、口罩、防护服以及各类医疗设备和基础防护物资。“你能想象张院长考虑得有多周全吗?她确保了一位刚下晚班的医生,能直接拉上行李箱奔赴武汉,行李箱里甚至还塞进了一袋他日常服用的药品。”一名负责准备出征物资的护士不无动情地说。

张伟带领全院打了一场漂亮的“疫情阻击战”,实现了感染患者零漏诊、医务人员零感染。一附院人坚守江西,驰援武汉,不远万里支援乌兹别克斯坦,在全球战疫工作中积极输出“江西经验”。2020年9月,张伟被评委“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58岁的张伟生于“五一”劳动节,属金牛座。据说,金牛座的特点是“做事靠谱、能吃苦”,熟悉她的同事说,这话与张伟能对号入座。

她一直走在呵护生命的路上,按照“人生虽短,岂能平淡,唯有拼搏”的座右铭,坚守着为医学卫生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与决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公仆与医者的果敢坚毅。

获全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江西省优秀青年卫士、中国医师学会授予中国医师奖(江西省首位获此殊荣者)、入选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人选、江西省道德模范、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宏福大道2888号   邮编:330100

版权所有©中共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