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红色故事---一口米缸见初心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表时间]:2021-09-23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1927 9 月下旬,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 途中辗转来到了莲花县的甘家村。工农革命军进村后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吃了老乡家的半缸米。毛泽东知道这件事情后批评了炊事班长并责令部队照价赔偿。由于没有那么多银元,再加上这家主人也不在, 不能当面赔偿,工农革命军就留下了一封道歉信,并把一床棉絮卷好放在米缸里,用来抵米钱。

 这家的主人是一位叫陈娇枝的妇女。工农革命军进村后,村民们由于不知道来的是什么部队,纷纷躲了起来。当时陈娇枝即将分娩, 来不及躲上山,只好躲在又破又黑的柴房里,并生下了一个男孩。陈娇枝的丈夫惦记着家中的爱人和孩子,

躲在了不远处。当部队一离开村子,他就回到了家里。他看到米缸里放着一床棉絮,缸里原来剩下的米不见了,旁边还有张纸条,上边写着:“对不起,我们刚到你家找不到人,把你们的米拿去吃了。给一床棉絮作为补偿,请收下。他看完后非常激动地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军队。”不久,这件事在全村传开了,村民们都说工农革命军好。

 解放后,陈家翻了身,添了新家具,唯独这口缸没有舍得换。米缸裂了条缝,陈娇枝就用桐油掺石灰补好。几十年过去了,这口米缸也成为了陈家的传家宝。1969 年,米缸被陈娇枝捐赠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现在是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也是工农革命军纪律严明的历史见证。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里,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表明,毛泽东同志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已经非常清楚自己究竟为谁革命,应该维护谁的利益。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担负着解救劳苦大众,使他们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使命。正是因为认识到这点,这支部队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这种“我们是劳苦大众的部队,必须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清醒认识,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各个历史时期, 历久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