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我校副校长张敏深入一线课堂讲授“‘自理更新 发愤图强’——解读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专题讲座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表时间]:2022-05-23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的通知》文件精神,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组织开展校领导讲思政课活动。为推进高校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引导大学生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做百年历史的感悟者、红色精神的弘扬者、伟大事业的建设者,5月18日,我校副校长张敏向学生讲授“‘自理更新 发愤图强’——解读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专题讲座。


本堂讲座,张敏副校长主要就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以及为何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进行了深刻阐述。

他指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二者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和基础;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基本得以实现,在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完成和国民经济恢复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目标就提上了日程。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工业成为国家富强的必备条件,只有工业发展了,经济才能发展,国防才能安全,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在分析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原因时,张敏副校长将其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是被苏联工业化的巨大成就所吸引。

二是由中国重工业落后局层面决定。1949年,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不足30%,且门类残缺不全,极大影响了国民经济独立和国防巩固,也严重制约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是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对新生的共和国进行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领,又爆发了朝鲜战争,新中国面临着捍卫百年浴血取得的民族独立的艰巨任务。没有强大的重工业。就没有强大的国防,这同样是新中国不得不考虑的重大同题。

最后,张敏副校长总结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源有限,因此新中国只能有计划地把资金和政策支持投放到重点建设上。同时我国新生的人民政权遭到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仇视并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为了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我国只能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求助,因此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很大,而且苏联模式也确实对我国在这样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工业有优势,这也是在工业领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之一。如今,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工业领域也获得了巨大成就,如航天工业、电子工业、核工业、石油化工业等等,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了起来,填补了我国工业的许多空缺。当代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性,进而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认同感,提升知识文化素质与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责任感融为一体,从而投身于我国现阶段中国梦的具体实践中。

一直以来,我校扎实推进思政课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高度重视校领导讲思政课活动,全面引领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